自然护肤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自然护肤网 > 护肤技巧 > 正文

目录

1,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兰)、放纸鸢、荡秋千等等。 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比如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 采药制茶、立蛋、比武、击球、躲端午、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2,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来的。相传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后,人们为了找到屈大夫的完整尸体而不被鱼食,争相用米团投入江中成了后来吃粽子的习俗。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吴国伍子胥冤死尸体被江而设立的。而在我的家乡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它倒是更加侧重于拜祭我们死去的亲人。 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摘竹叶或是到去买粽叶,洗粽叶、炒糯米、包粽子。我们包的粽子有两种,分别是白色的糯米粽子与浅黄色的碱水粽子。我们会将煮熟的粽子用架子把他们晾在通风的地方。 另外,我们会到自家的田地里找艾草,将艾草连同泥巴一起带回家。在端午节的到来前,将带有泥巴的艾草贴于大门的边上。听父辈们说,艾草能驱除邪祟,保平安的作用。我们还会去药店购买雄黄,将雄黄撒在蚁虫行走的墙道上或是将雄黄拌水洒在自家的庭院中。 而最为热闹的是端午节当天村子里举办的龙舟节,我们会到鹿溪边上看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参加划龙舟比赛都是村里的青壮年,赢了比赛会得到相应的彩头。 除此之外,我们村子里会在端午节的当天送粽子。如果在这一年中,村子里有户人家的老人去世,我们会看他家的门上贴着白条,那么,我们就会让家里的人小孩子给这户人家送一个粽子过去,以表示慰问之情。到现在,这个习俗在我的印象里似乎逐渐淡化。而我的家乡没有端午节喝黄酒的习惯,也没有五黄与绿豆糕等。 所以,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很简单,也很平凡的一个端午节。可能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每个区域里的端午节大同小异吧!

3,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 2、划龙舟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3、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4、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在端午节,人们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洒于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5、打午时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阳性,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4,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1、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5、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全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端午节风俗的起源故事: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习俗

5,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端午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铸阳燧、佩豆娘、贴午时符、画额、躲端午、避五毒、制凉茶、跳钟馗、端午雨、斗草、打马球、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6,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7,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1、赛龙舟: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 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习俗,粽子主要是用粽叶包糯米, 里面可以加一些馅, 做成不同口味,如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等。 3、拴五色丝线:五色丝线是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在端午节当天,人们常配戴在手臂上, 据说有辟邪之意。 4、喝雄黄酒:端午节有的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端午喝雄黄酒的桥段,雄黄酒可以辟邪解毒,所以白蛇才会现出原形。 5、挂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杀虫灭菌的作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用以驱邪祛病。 6、打午时水:古人认为端午节是午时阳气最盛的一天,午时取水用来做饭,具有辟邪净身的作用。

8,端午节的习俗30字!!!急!!!!

端午节习俗:食粽、赛龙舟、悬艾、点雄黄酒、佩香囊、栓五色丝线、端午喝茶。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如今传承最广的是几年屈原的说法。 端午节习俗: 1、食粽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2、赛龙舟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3、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9,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节习俗众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拴五色丝线、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以及打午时水等。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 2、赛龙舟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3、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4、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在端午节,人们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洒于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5、打午时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阳性,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端午节,我们北方老家习俗挺多,在我们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然后还会把不同馅的粽子分享给亲戚朋友,我们老家一般吃黄米或者糯米的粽子,很少吃肉粽子,这个跟南方有点区别。端午的时候大家相互品尝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其乐融融。此外,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并把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这些风俗是我们老家常见的事,你们家乡端午还有啥不一样的风俗,大家相互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