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
1、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十大将军: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3、55名上将级别为: (1)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2)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 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3)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4)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 4、177名中将的级别具体情况: (1)正兵团级1名: 徐立清。 (2)副兵团级22名: 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3)准兵团级53名: 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 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 (4)正军级96名: 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 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 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 (5)无军队级别者3名: 赛福鼎·艾则孜、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错饶杰。 (6)聂鹤亭,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56年补授) (7)贺诚,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8年补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元帅、百度百科-十大将军、百度百科-开国上将、百度百科-开国中将
2,开国十名大将排序
时至今日,距我军首次授衔已过去60年,而10位大将的排名问题却莫衷一是。10位大将的排名曾出现过两种版本:
第一种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这一排名是现今大多数出版物中的名单顺序,如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1997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2005年中国邮政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纪念邮票10枚一套小版张,200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以及2008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将领传》等;
第二种为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这一排序曾出现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之《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卷中。
3,55位开国上将是按什么来定排名顺序的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4,中国十大开国元勋有谁?
开国元勋是指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新中国开国元勋包括: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十大元帅。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元帅)、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等十五位开国元勋。 15位领袖和元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彭德怀、 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能忘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民族英雄群体的代表, 是中华民族性格和凝聚力的象征, 是中国新生代民族精神的创立者和践行者,是所有中国人民世代学习的榜样。 六十年前,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为代表的一代伟人、元帅群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崛起,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复兴之歌。虽新中国已经走过六十个年头,但他们的伟大生命历程和高尚品格,依然凸现在中国革命史上,凸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为纪念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伟人群体和历史风云人物,笔者特详细罗列了开国元勋的姓名、职务、高风亮节等,以供人民缅怀、欣赏、纪念。 15位领袖和元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能忘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民族英雄群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性格和凝聚力的象征,是中国新生代民族精神的创立者和践行者,是所有中国人民世代学习的榜样。
5,开国十大将排名,谢!
十大上将(从单纯军事角度看)
1 肖 克 以他的资力上将军衔确实委屈了 .
2 王 震 将军智勇双全,常亲率部冲锋陷阵,屡建战功。他和 肖 克是可惜的,他们二人被受大将也在情理之中
3 许世友 传奇般的将军
4 吕正操 百岁战将,在冀中令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的吕司令
5 杨成武 立马斩日“名将之花”
6 陈明仁 林彪唯一没战胜的对手:共和国上将陈明仁
7 杨得志 红军的虎将
8 董其武 老蒋的爱将
9 陶峙岳 93岁新党员
10 叶 飞 华侨出身的三野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大将排名先后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I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6,开国十大将是谁
有:
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