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护肤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自然护肤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自然铜和铜有什么不同

自然铜和铜有什么不同

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
又名石髓铅(《雷公炮炙论》),方块铜(《药材学》)。

含二硫化铁(FeS2)矿石。采挖后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碎;或以火煅、醋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泽消失、酥松为度、晒干、碾粗末。

同时亦是一味中药,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

它是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集合体。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有金属光泽。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铜会呈棕黑色或绿色。自然铜中往往还会含有微量的铁、银和金等元素。铜是重要的金属,有着极广的用途。

===============

而铜则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u(拉丁语:Cuprum),它的原子序数是29,是一种过渡金属。

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点1083.4±0.2℃,沸点2567℃。常见化合价+1和+2。电离能7.726电子伏特。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在其表面可以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这叫铜绿。可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略溶于盐酸。容易被碱侵蚀。

2,铜矿床类型研究的概况

铜是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铜器时代还早于铁器时代,我国利用铜金属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此人们理所当然对铜的性能及其矿床特点了解相对较早。人们在调查和开发铜矿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要对所涉及的铜矿床(点)进行归纳和对比,总结其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这必然会导致对铜矿床(点)进行分类。由于历史上信息和交通不发达,加上专门从事铜矿研究的人员也不多。因而,人们所涉及的铜矿床(点)相对较少,不可能对全球或全国的铜矿床进行系统分类,因此真正对铜矿床进行分类还是近百年以来的事。 我国最早的铜矿床分类始于20世纪初,1917年丁文江把我国铜矿床分为5种类型;1935年朱熙人也讨论过我国的铜矿类型和分类,但不够系统。1953年,孟宪民和宋叔和总结了我国铜矿的成矿条件和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找矿方向和矿床类型。他们根据矿床的产状、元素组合、赋矿围岩和矿床成因特点,把我国的铜矿床分为12种类型,即斑岩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型、接触交代型、多金属含铜型、石英含铜矿脉型、铜镍型、含铜砂岩型、自然铜型、钛钒型和铜钴型等。1957年,谢家荣对我国的铜矿床进行了成因分类,把我国的铜矿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和变质矿床3大主类,6个亚类和22式。1959年,郭文魁把我国铜矿划分为8种工业类型,即东川式层状铜矿、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型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和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1976年,在工业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郭文魁加上了矿床的成因和考虑开发利用价值的条件,他又把我国铜矿床分为6类,即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与中酸性火山岩-深成杂岩或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及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和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床(层状铜矿)等。这一分类基本上可以和国外铜矿类型划分进行对比,同时也为我们现在的铜矿分类奠定了基础。 近50年以来,我国一大批矿床学家先后对一些主要铜矿区、铜矿带、铜矿床的主要铜矿类型进行了研究,如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西北祁连山与北山、川滇的“康滇地轴”和“西南三江”、东北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山和湖南衡阳盆地与沅麻盆地、四川的会理盆地、云南的楚雄盆地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镍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海相砂页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等,并出版了一批专著,如《铁铜矿产专集》,1~8集,1973~1979;《中条山铜矿地质》,1978;《德尔尼铜矿地质》,1981;《德兴斑岩铜矿》,1983;《中国斑岩铜(钼)矿床》,1984;《白家嘴子硫化铜镍矿床地质》,1984。此外,《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第一卷,1984)和《中国矿床》(上册,1989)对我国铜矿床及类型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因此,从整体来看,铜矿的矿床类型的划分也就比较成熟,较难发现新的矿床类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科学技术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加之不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很差,或被巨厚的沉积物盖层所掩盖,工作难度大,研究程度低,新的铜矿类型也不是完全不能发现的。例如70年代澳大利亚在阿德雷德的奥林匹克坝发现铜-铀型巨型矿床就是一个发现新矿床类型的例子。另外,在我国滇西地区(主要是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陆相砂页岩(部分为火山岩或灰岩)中有很多呈脉状产出的铜矿床(点),其矿体产状、矿物组合、成矿物质来源等明显不同于典型的中新生代陆相砂页岩型铜矿床,这应是一种新的成因类型的铜矿床(详细情况见第八章)。

3,查明铜矿资源概况

西昆仑铜矿资源主要分布于西昆仑西段。从行政区划上看,则主要分布于喀什地区的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区的阿克陶县、乌恰县。 本次研究区统计铜矿点有31处(包括共、伴生矿床点),其中小型10处,矿点及矿化点21处,见表3-1西昆仑成矿带铜矿分布一览表。 从勘查程度看,西昆仑成矿带铜矿勘查程度偏低,31处矿床(点)中,达到勘探的仅1处,占3.22%;详查的1处,占3.22%;普查的24处,占77.41%;预查的5处,占16.12%。可以看出铜矿资源的总体勘查程度偏低。

4,铜的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点1083.4±0.2℃,沸点2567℃。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化学性质:原子大小与结构:电子层:K-L-M-N;电子层分布:2-8-18-1;原子半径:186pm 范德华半径:140pm 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扩展资料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是一种红色金属,同时也是一种绿色金属。 说它是绿色金属,主要是因为它熔点较低,容易再熔化、再冶炼,因而回收利用相当地便宜。古代主要用于器皿、艺术品及武器铸造,比较有名的器皿及艺术品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 (过渡金属元素)

5,中国有多少铜矿?

中国铜矿的总保有量约为6234万吨,位居世界第七,是世界上铜矿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探明储量中富铜矿占35%。铜矿分布广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庆、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皆有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910处。江西铜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占20.8%;西藏次之,占15%;再次为云南、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各省铜储量均在300万吨以上。从矿床类型看,主要是斑岩型铜矿,如江西德兴特大型斑岩铜矿和西藏玉龙大型斑岩铜矿;其次就是铜镍硫化物矿床,如甘肃自家嘴子铜镍矿;夕卡岩型铜矿,如湖北铜绿山铜矿、安徽铜官山铜矿;火山岩型铜矿,如甘肃白银厂铜矿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如山西中条山铜矿,云南东川式铜矿;陆相砂岩型铜矿,云南六直铜矿以及少量热液脉状铜矿等。从铜矿形成时代来看,从太古宙至第三纪一直有铜矿的形成。但从储量规模和矿床数量来看,则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铜矿多与侵位浅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如德兴铜矿;元古宙铜矿多与海相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如甘肃白银厂铜矿。在这两种铜矿及其形成时代中,中生代的斑岩型铜矿是最主要的。